海南航空回应相机被消毒液泡坏,答应赔偿后又否认,近日,一则关于女子相机在飞机行李架上因消毒液意外浸泡受损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关注。据报道,起初海南航空公司承诺赔偿,但随后又否认是公司的直接责任,称正在核实与评估相关情况。此事件不仅暴露了航空服务中的潜在风险,也折射出在疫情常态下,企业责任界定的模糊地带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实挑战。

据乘客描述,空乘人员在飞行过程中发现了漏水源头,并协助处理了湿包,承诺下机后会有专员处理赔偿事宜。然而,六天后,乘客接到海航客服通知,被告知因液体并非海航所有,故不予赔偿。在乘客通过网络曝光此事件后,海航再度联系,表示愿意重新跟进解决,但要求乘客提供相机价值及损坏程度的证明。
海航回应相机被消毒液泡坏
案件发生以后,有网友表示,这简直就是霸王条款。既然消毒液出现在飞机上,海航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怎么能因为液体非自家就不赔偿?这种逻辑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也有网友认为,海航这波操作太让人寒心了。先是答应赔偿,后又反悔,现在还要乘客自己举证?难道乘客还要随身携带物品的保险单不成?海航应该对自己的服务负责,而不是找借口推脱。
公众舆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认为,航空公司作为服务提供者,有义务确保乘客财产安全,消毒流程中的疏忽应归咎于公司管理不善;另一方则指出,特殊时期消毒是必要措施,可能的意外不应全盘归责于航空公司,乘客亦应承担一定的随身物品保管风险。两种声音的交锋,实质上是对安全与效率,个人与集体利益平衡点的探寻。
从法律层面审视,航空公司作为承运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民用航空法负有妥善运输并保障旅客行李安全的义务。若能证明损失系由于航空公司操作不当造成,其难辞其咎。然而,事件的调查结果将是判定责任的关键,包括消毒流程是否合规,是否有充分提醒乘客注意个人财物安全等细节。
海航相机赔偿风波不仅是单一事件的处理问题,更是对行业规范,企业责任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次深刻反思。期待相关方面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共同探索更安全,更和谐的旅行环境构建之道,让每一次飞行都成为信任与安心的旅程。
文章来自:高密新闻网,载请注明出处!